期刊简介
《中国抗生素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Antibiotics)创刊于1976年,是我国目前抗生素及微生物药物领域唯一的专业性学术核心期刊。其理念是“专注抗生素、服务产学研,办中国抗生素领域最好的核心刊”;其宗旨是宣传报道我国抗生素及微生物药物科研、生产、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该刊具有严谨的科学性、较高的学术性及行业的情报性,是我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几乎所有数据库、文献检索系统收载,是我国抗生素及微生物药物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68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126/R
邮发代号: 62-19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6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9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1-8689
- 国内刊号:51-1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盐酸头孢替安酰氯法合成工艺专有杂质的研究
目的设计并合成通过酰氯法制备盐酸头孢替安过程中引入的3个专有杂质.方法以2-氨基噻唑-4-乙酸为起始原料,用化学法合成2-(2-(2-(2-氨基-4-噻唑基)-乙酰胺基)-4-噻唑基)-乙酸,(7R)-7-(2-(2-(2-(2-氨基-4-噻唑基)-乙酰胺基)-4-噻唑基)-乙酰胺基)-3-(1-((2-(二甲氨基)-乙基)-1H-四唑-5-基)-硫代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
作者:陈鑫;陈识峰;王晨竹;陈国建 刊期: 2017- 01
-
福建沿海沉积物放线菌的多样性及生物活性
目的探索福建沿海沉积物中可培养海洋放线菌的多样性及其抗菌、抗肿瘤活性,为发现新的药物先导化合物提供新菌源.方法从15份福建沿海沉积物选择性分离放线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多样性;采用10种活性筛选模型分析生物活性.结果共分离到216株海洋放线菌,MOPS-脯氨酸培养基的分离效果好.选取77株代表菌株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归属于14个属,其中10株为潜在新种.有164株(77%......
作者:郭娜燕;连莲香;黄耀坚;徐庆妍;郑忠辉 刊期: 2017- 01
-
当代抗生素发展的挑战与思考
本文回顾了曲折的抗生素发展历史要点,看到了抗生素耐药性对新药发展的影响,以及世界各国在后抗生素时代为新药和抗生素耐药研究所做出的贡献.面对21世纪抗生素发展的挑战,作者思考后认为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研究予以重视:一是重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二是重视新一代抗菌药物的新靶标研究,三是重视新抗生素发现和开发的策略;同时建议利用世界和我国的微生物基因组计划,开展一些耐药微生物的基因组研究,从中发现一些微生物......
作者:刘昌孝 刊期: 2017- 01
动态资讯
- 1 纳他霉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 2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研究进展
- 3 关于噬菌体实用保藏方法的研究进展
- 4 荷移分光光度法在抗生素分析中的应用
- 5 国产氟罗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 6 莽草酸对子囊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 7 HPLC法测定头孢布烯胶囊含量
- 8 突变生物合成在微生物药物领域的研究进展
- 9 用噬菌体破解细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
- 10 博来霉素A5抑制血管生成和抗肿瘤转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 11 一个6-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哌拉西林所组成的复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增效作用
- 12 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吡肟中N-甲基吡咯烷杂质含量
- 13 单纯疱疹病毒1型对抗生素17997的耐药及交叉耐药研究
- 14 司帕沙星片溶出度的研究
- 15 Nocardia asteroides Ⅺ的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 16 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 17 替勃龙Ⅰ晶型定量分析标准曲线的建立
- 18 大孔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纯化洛伐他汀的探讨
- 19 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及多位点序列分型
- 20 生物素与氨基酸对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