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抗生素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Antibiotics)创刊于1976年,是我国目前抗生素及微生物药物领域唯一的专业性学术核心期刊。其理念是“专注抗生素、服务产学研,办中国抗生素领域最好的核心刊”;其宗旨是宣传报道我国抗生素及微生物药物科研、生产、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该刊具有严谨的科学性、较高的学术性及行业的情报性,是我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几乎所有数据库、文献检索系统收载,是我国抗生素及微生物药物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68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126/R
邮发代号: 62-19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6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9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1-8689
- 国内刊号:51-1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氨溴索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胞间多糖黏附素及其调控基因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生物被膜(biofilm,BF)主要成分胞间多糖黏附素(polysaccharideintercellularadhesion,PIA)的干预作用,研究其对PIA合成过程中重要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平板法培养表皮葡萄球菌RP62A24h,得到成熟BF,不同浓度氨溴索作用24h后,将BF振荡下来,用硫酸-苯酚法检测氨溴索对PIA含量的影响;RT......
作者:廖欣;余加林;艾青 刊期: 2013- 11
-
安徽省耐唑类药物白念珠菌ERG11基因的突变研究
目的了解安徽省临床分离的对唑类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白念珠菌的ERG11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用沙保弱培养基对安徽省40所医院2012年9月份收集的198株白念珠菌进行培养、分离,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提取筛选出耐药的菌株及3株敏感株的基因组DNA,设计一对引物扩增其ERG11基因,扩增后送之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
作者:章磊;许夕海;胡立芬;叶英;李家斌 刊期: 2013- 11
-
沙门菌耐药基因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检测沙门菌耐药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方法在已有的单——PCR检测沙门菌耐药基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Mg2+、dNTPs和引物浓度比例以及退火温度进行优化,确定沙门菌耐药基因多重PCR佳反应体系和条件,并运用多重和单一PCR同步比较检测细菌耐药基因.结果成功建立了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aph(3)-IIa、aadA2、aacC4三重PCR方法、氯霉素类药物耐药基因or、cmlA和......
作者:刘军军;张玮;王元兰;王星晨;魏建忠;孙裴;李郁 刊期: 2013- 11
-
注射用多利培南健康人体药动学研究
目的研究注射用多利培南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2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分别单剂量静脉滴注注射用多利培南0.25、0.50和1.00g,采用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多利培南浓度,使用DAS软件求出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静脉滴注注射用多利培南0.25,0.50和1.00g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4.95±2.97)、(22.73±5.05)和(45.57±8.01)μg......
作者:和佳鸳;宋敏;杭太俊;李琨;张爱民;罗莉;杨林;文爱东 刊期: 2013- 11
-
氨溴索联合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杀菌作用及结构影响
目的研究氨溴索联合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RP62A菌株生物被膜(biofilm,BF)的杀菌作用及其结构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RP62A菌株BF模型,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万古霉素组,氨溴索组,氨溴索+万古霉素组,用二甲氧唑黄(XTT)比色法测定BF中细菌活力的变化;荧光探针SYTO9/PI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laserscanningmicroscopy,CLSM)观察,并结合......
作者:彭宁宁;余加林;艾青;廖欣;宋超 刊期: 2013- 11
-
同时携带TEM-1、ADC-57、DHA-1、OXA-234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现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A)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使用PCR法对20株PDR-ABA菌进行14种A类、10种B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金属β-内酰胺酶)、2种C类和8种D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合计34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基因检测,并使用PCR法对插入序列ISAbal与β-内酰胺酶blaOXA-23基因(ISAbal-OXA-23)、插入序列ISAba1与β......
作者:蔡培泉;李朋玲;王春新 刊期: 2013- 11
-
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deB外排泵基因表达与多重耐药相关的研究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探讨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与AdeABC主动外排泵表达及碳青霉烯酶OXA-23存在的关系.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110株临床分离菌对常用20种抗菌药物的MICs;用泵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检测分离菌的外排表型;用PCR技术扩增外排泵结构基因adeB、adeJ、abeM及碳青霉烯酶基因blaOXA-23;RT-PCR方法检测a......
作者:王同慧;凌保东 刊期: 2013- 11
-
氟喹诺酮类药物致神经系统和软骨毒性的机制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FQs)致中枢神经不良反应和软骨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FQs产生的神经毒性与NMDA、GABA受体相关;其软骨毒性与细胞基质、DNA、Mg2+及β1整合素的影响有关.并证明FQs的毒性与氧化应激有密切关系,一些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能降低FQs的毒副作用.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氧化应激诱导FQs毒性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同时对临床合理用......
作者:俞春红;潘任桃;孙志良;刘兆颖 刊期: 2013- 11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抑制耐药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能使抗生素中的β-内酰胺环免遭水解,保护抗生素的抗菌作用.1976年,英国从链霉菌中发现第一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其能抑制部分广谱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常与阿莫西林联合应用,可使阿莫西林对某些细菌的MIC值降低.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具有β-内酰胺酶相关的耐药性的细菌的增加,许多β-内酰胺酶抑制剂相继被发现......
作者:蔡文辉;张文莉;付英梅;张凤民 刊期: 2013- 11
-
肠球菌表面蛋白基因esp与生物被膜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肠球菌逐渐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与多种置入医疗器械所引起的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有关.肠球菌表面蛋白Esp是一种具有黏附作用的表面蛋白.肠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受多种因素调控,虽然肠球菌表面蛋白基因esp不是生物被膜形成的必需因素,但esp的表达能促进细菌对无机表面黏附及生物被膜中细菌间的黏附,从而使生物被膜更加稳定和增强.现就对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和esp基因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孙秋;黄文祥 刊期: 2013- 11
动态资讯
- 1 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 2 始旋链霉菌HCCB10218产生的诺卡胺类物质的发现
- 3 HPLC法测定羟基地美硝唑有关物质
- 4 2000~2002年我院常见细菌的分离率与耐药监测
- 5 解脲脲原体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 6 海绵疣孢菌FIM06031产生的2'-脱氧尿嘧啶核苷
- 7 注射用克拉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包封率的测定
- 8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 9 甘草查尔酮A二氢嘧啶化合物的合成以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 10 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头孢他啶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的疗效对比分析
- 11 纳滤膜技术在普伐他汀生产中的应用
- 12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稳定性考察
- 13 顶头孢霉乙酰转移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活性研究
- 14 四季青中原儿茶酸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 15 细菌胞间的LuxS群体感应系统及其新型的抗菌策略
- 16 常用抗生素对兼性厌氧菌在不同气体环境下抑菌活性的变化
- 17 夫西地酸产生菌SIIA06-05-201的鉴定及其次级代谢产物FA-3的结构分析
- 18 Dithiolopyrrolones的合成、广谱生物学活性及其应用
- 19 2007-2010年NICU中细菌分布及耐药变迁的分析
- 20 儿童53例败血症病原学分析及细菌耐药监测